極簡錢包讓出門更快更方便
我在出門前有一個口訣,幫助我檢查必要該帶的東西。
「鑰匙、手機、錢包、悠遊卡、衛生紙」
在還沒有行動支付的年代,要帶好多張信用卡、鈔票出門,而我對皮夾的要求是放得下卡片、鈔票、零錢包,而且要很耐用,所以以前的皮夾真的又厚又重。
這種皮夾當然是放不進口袋的,因此在出門前都要準備一個小包,裝上所有東西,長久以來,一直想換小皮夾,但由於堅持功能要和原本一樣,所以沒有找到合適的。
自 2018 年開始接觸極簡後,重新檢視自己的使用習慣,也意外在整理房間時,發現了一個被放到褪色的零錢包,在我試著改用零錢包之後,出門時所有必要物品都可以放在口袋了,不只重量減輕,雙手也自由了,出門也變得更快更方便。

我的錢包進化史
- 1 號錢包 (桃紅色)
陪伴我超過 10 年的錢包,耐用的真皮材質,是集萬用於一身的好錢包,內含 10+張卡夾、2 個鈔票格以及一個完整的零錢包。
- 2 號錢包 (粉色)
2018 年底整理從小住到大的房間,意外翻出多年前在日本買的零錢包。對於當時為什麼要買,我毫無印象,再看到它的時候,已經是褪色的樣子了!
在試著檢視消費習慣後,我發現行動支付已經普及到不需要像以往隨身攜帶一堆信用卡,只要一張悠遊聯名卡即可。小錢包成為我練習極簡的嘗試之一,裡面只放入必要的證件、信用卡和現金。使用了一陣子後,似乎很夠用,就再也沒換回之前的錢包了。
- 3 號錢包 (褐色)
小錢包雖好,但我蠻在意的褪色的外觀,秉持著愛物惜物的精神,用久了也習慣了。但在使用上有一個小小的不方便,那就是要掏零錢時,得把所有零錢倒出來,才能找到確定零錢是否足夠。另外,因為經常被放在牛仔褲口袋裡面,薄薄的布邊經不起這樣的磨損,在使用一年以後,邊角開始出現破損。
某天在網路上看到這款零錢包,外觀簡單、雙層設計符合我的需求,在猶豫好一陣子之後,才終於下手購入。皮質材質,摸起來算是有質感,剛拿到手也沒什麼異味,使用至今 2 個月,順手好用,沒遇到什麼太大的問題,看來 1 號 和 2 號 可以功成身退了。
錢包的日常整理

新皮夾有兩個夾層,一層裝現金,另一層裝必要的證件,維持皮夾的秘訣在於日常整理。
- 發票、收據
盡量將發票存在載具內,但難免還是會有簽單、發票、收據等,通常我一到家就會把這些東西掏出來,將發票歸位,其餘不要的簽單收據等就直接丟掉。
在環境的設置上也要特別留意,擺放皮夾的位置與發票收納不宜相距太遠,人都是懶惰的,因此需要盡量降低步行的可能性,更有助於皮夾的維持。 - 集點卡
現在很多都電子化了,我也很久沒有拿到實體集點卡,如果店員詢問,我通常直接拒絕,畢竟依照過去的經驗,要集滿點數實在是太難了!另外,未完成的集點卡或集點完成卻還沒兌換優惠,對我來說,內心都會有一種未完成的感覺,不免一直想起,不如一開始就不要拿,省下煩心的事。
斷捨離,從錢包開始練習
無論是極簡還是簡單生活,都不是一簇可幾的,隨著自己的步調,一步一步讓自己的日常更為順手,練習的第一步,不妨從整理錢包開始!步驟是
- 取出:將錢包所有東西拿出來
- 分類:常見的分類如鈔票、零錢、信用卡、證件、集點卡、照片等
- 檢視:回想一下生活的日常,哪些是常用的,哪些是必要的
- 整理:將不常用的證件卡片收拾好,不再搜集的集點卡就不要留了
- 歸位:試著訂下錢包的使用規則,讓未來整理可以更順手
- 維護:定時整理才不會過於雜亂,「錢」應該也會希望住在舒適的環境中
整理錢包的同時,也可以同時試著整理錢包的周遭環境,打造順手低負擔的空間,讓錢包的整潔可以更長久!
發表迴響